智慧档案库房作为保存重要档案资料的场所,其荷载要求至关重要。恰当的荷载设计不仅关系到库房建筑结构的安全,更直接影响档案的长期完整性与安全性。在确定档案库房荷载要求时,需综合考量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标准,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。
智慧档案库房3D效果图
一、法规标准依据
1、楼面均布活荷载
国家标准:《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》GB50068与《工程结构通用规范》GB55001明确规定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,涵盖承重结构设计、材料选用、荷载计算等方面,是档案库房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依据。在《工程结构通用规范》GB55001的表4.2.2中,对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系数、频遇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作出规定,为档案库房楼面荷载取值提供参考。
档案行业标准:《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》JGJ25-2010中4.2.11条款指出,档案库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不应小于5kN/㎡;当采用密集架时,不应小于12kN/㎡。
该标准值是基于中央档案馆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、北京市档案馆等装满档案后的实际称量与测算得出,考虑到档案存储密度大的特点,使用密集架时对楼面承重需求显著增加。
对于机关档案库房,由于其多由办公用房改造而来,实际档案存放情况与档案馆有所差异。依据相关规定,当采用密集架时,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不应小于8kN/㎡,或根据档案装载实际情况相应增加。此数值是在调研样本平均值650kg/㎡基础上附加20%得出,更贴合机关档案库房实际。
2、集中荷载
除考虑均布活荷载外,还需关注档案库房内可能出现的集中荷载,如大型档案设备的安装位置、临时搬运重物的落点等。对于集中荷载作用点,应进行局部承载能力计算,必要时采取局部加固措施,防止楼面因集中受力而产生破坏。
3、动荷载
密集架的开架与合架
在档案搬运过程中,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动荷载,如搬运车行驶、档案装具移动等。虽然动荷载作用时间较短,但峰值较大,设计时需考虑适当的动力系数,将动荷载效应转化为等效静荷载,计入总荷载中进行结构设计。
二、实际情况考量
档案装具及档案重量:档案库房中的档案装具,如档案柜架、密集架等,其自身重量以及满载档案后的重量是决定库房荷载的关键因素。普通档案柜与密集架在重量和占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别,密集架因存储量大,对楼面荷载要求更高。不同类型、规格的档案盒及档案资料重量也有所不同,纸质档案、电子档案存储设备等,在计算荷载时均需充分考虑。
库房布局与使用规划:库房内档案装具的布局方式会影响荷载分布。例如,密集架的排列方式、行距设置等,若布局不合理,可能导致局部荷载过大。此外,库房未来的使用规划,如是否有增加存储量、更换装具类型的计划,在确定荷载要求时也应纳入考量,以保证库房具备一定的荷载余量,满足长期使用需求。
建筑结构现状:对于既有建筑改造为档案库房的情况,需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详细检测与评估。包括建筑的年代、结构形式、已有损伤情况等,判断其现有承载能力能否满足档案库房荷载要求。若无法满足,需采取相应加固措施,如增加承重柱、加固梁和楼板等,确保结构安全。
档案库房荷载要求的确定是一项严谨且复杂的工作,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法规标准,并紧密结合档案库房的实际使用情况。从设计、施工到日常使用维护的全过程,都应高度重视荷载问题,确保档案库房结构安全稳定,为档案资料的长期保存提供可靠保障。在实际操作中,建议咨询专业结构设计人员及档案管理专家,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库房荷载方案。